Page 270 - 戰地36金馬戒嚴民主運動實錄
P. 270

 對岸的來電,歡迎我方次日訪問,所以小三通的「破冰之旅」,實際 是90年1月2日。
其次,到了大陸廈門,我們原本沒有期待廈門巿長會接待,但 是出乎意料之外,廈門巿長朱亞衍不但親自接待,還舉辦兩縣市座談 會,雙方各出席20名官員,沒有設定主題,開放性的對話,我們表 現出不卑不亢的對等態勢。不過,雙方就是不肯說出「巿長」及「縣 長」兩個官銜。另外,廈門當局對我等接待可謂高規格,從一路開道 前導、封鎖高速公路,警衛森嚴外,顯示出其統戰之用心良苦。在5天 4夜的訪問行程,於一處公園觀光時碰到一群舉「一國兩制,和平統 一」布條的人士,可是馬上就被隨護警衛趕走;我看在眼裡,那個場 景是預先設計套好招的,我一笑置之,並不在意。
問:你任內就曾爭取興建金烈大橋及爭取對岸供水,對照今日成真,這 一步走了20多年,今昔感受?
陳:金烈大橋興建起始,從民國82年首屆縣議會林登惠議員提出 質詢,問我的看法及意見,我個人回應「應該建,必須建」,我更具 體的說,不但要建金烈大橋,還要從小金門延伸到廈門,這樣金門便 活起來了。金烈大橋是「操之在我」的事,而「金廈大橋」則操之在 兩岸的政治決定。在我任內我把建橋的地質鑽探以及應分攤款20億 元完成並成立建橋專戶,可是中央政府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, 總是找理由拖延,金門大橋因而被譏為「選舉大橋」。我主政時, 民國86年第二屆縣長選舉時,李登輝就派了劉泰英專程來金門替我 背書「金門大橋一定建」。金門(金烈)大橋再過一、兩年應該就建 成了,時間拖久了一點,但總算完成了美夢;我更期待有生之年能看 到從小金門接到廈門的「金廈大橋」能夠實現,那才是浯島的生機活 路。
 268
第五章 解嚴後的金馬民主憲政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  268   269   270   271   2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