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50 - 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志
P. 750
620
■ 圖 6-7-2:金門伯玉路通車照 資料來源: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提供,編號:HU2015.01.0725.01.A01。
在興修水利方面,雖然金門四面環海,但因雨量不均、雨水多時無法蓄積,且 井水汲取過量而滲入海水,易使飲用者腹瀉。為開闢水源,增加水量,因此從兩方 面進行,治標之法為逢溝築壩,挖掘池塘以提高地下水位,然後多開井以取水。治 本之道則是種樹造林,保持水土。在治標方面,胡璉聘水利專家進行金門的水利規 劃,首先以太武山為中心,於北面築「武夷水壩」,壩分東西兩渠,中為溢洪道, 主要在導山坡及壩中蓄水入數十個池塘。太武山南邊由金湖溪沿線築壩,匯集後命 名「太湖」。金門的西部則在後埔港築堤,蓄積雙乳山以西的雨水。其次在古寧頭 西南的雙鯉湖築堤,阻水入海,後名為「慈湖」。
在治本方面,由於金門的林木長久以來遭砍伐殆盡,造成表土流失,又有強勁 海風,致黃沙漫天,而成荒煙虛漠之海島,胡璉初任時雖積極在金門植樹,但卻始 終無法成功。民國 40 年胡璉在臺灣發現一種名為「印度田青」的防風林木可移植 於金門,於是由臺灣當局派遣專門小組,由水利專家朱光彩(1901.12.12- 1992.04.22)為組長率專家 10 多人,並請農復會、森林專家康翰、水利專家章元 曦協助,先從種植印度田青以改良土質開始。41 年再進行栽植木麻黃的造林工作。 一方面與臺灣的林場合作,將樹苗植於竹籠中船運而來,於印度田青之側挖坑後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