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 - 戰地36金馬戒嚴民主運動實錄
P. 8
勇者的圖像:大歷史中的小故事
近代以來,世界上有許多發生戰爭的場景,但絕少有長達43年軍 事治理的地方,金門、馬祖就是其中一個值得被瞭解的案例。
法國諾曼第剛城(Caen)和平紀念館是歐陸一座重要的戰爭主題 博物館。在裡面,它不僅展示第二次大戰諾曼第登陸戰的歷史,也引 介1950年代以後世界冷戰之西方集團與共產集團的對抗,以及歷屆諾 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卓越貢獻。我曾去過二次,仔細地學習了這座博物 館如何以人民的觀點、普世的價值,提供一種對於國際社會持續性對 抗、衝突與愚昧的反思。戰爭是一種人類「邁向自由的曲徑」(the path to freedom)所付出的代價。追求自由或和平,從來不是走在平坦 順利的康莊大道,而是身陷佈滿荊棘、不知何處是出口的幽徑,只有 勇氣與堅持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。
在20世紀中葉起的金門、馬祖,被捲入國際地緣政治的衝突、 國族意識的對抗之中,成為冷戰的前線、東亞第一島鏈的堡壘。原 本為中國東南邊陲的島嶼群,在1954年至1958年之間的兩次臺灣海 峽危機,廣為國際媒體報導,金門馬祖(Quemoy-Matsu)吸引了世人 的關注。另一方面,地域社會的軍事化讓金門、馬祖的政經體制、人 口結構、社會文化、地景風貌等,有了相當大的轉折。「管、教、 養、衛」及「三民主義模範縣」等治理進一步促成「軍事的現代性」 (militarized modernity);在那個飽受戰爭恐懼、高壓軍事控制的年 代,軍民之間既矛盾又依存,「同島一命」雖是政治宣傳的口號,但 多多少少也描述了基層軍人與民間社會的歷史命運。
金馬人民的戰地生活,是換來臺海和平、臺灣繁榮的「和平曲 徑」(the path to peace)。軍事治理(包括1949-1955年軍管時期、 1956-1992年戰地政務時期)不但帶來全世界最長時間的戒嚴,也可
6
序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