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6 - 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志
P. 116

  174
建巡撫裁撤後,其職掌事務改由閩浙總督兼理。130 福建布政使司設在福州,清初置左布政使、右布政使各 1 人,並為長官。其下
組織,設經歷司,置經歷 1 人、都事 1 人;照磨所,置照磨 1 人、檢校 1 人;理 問所,置理問、副理問各 1 人;庫,置大使 1 員;倉,置大使 1 員;寶源局,掌 錢幣鑄造,置大使 1 員。康熙 38 年,裁副理問職及寶源局;雍正 2 年,裁檢校 職。此後組織幾無變動。
福建按察使司設在福州,清初置按察使 1 人。其下組織,設經歷司,置經歷 1 人、知事 1 人;照磨所,先置照磨 1 人,康熙 6 年再增設檢校 1 員,康熙 39 年, 又裁撤檢校職。
福建的鹽政機關,康熙 12 年置福建都轉鹽運使司,置都轉鹽運使 1 員。雍正 4 年(1726)改為驛鹽道,雍正 12 年,再更名為鹽法道,置道員 1 人。其下於轄 區內先後設內西河、浦下、福清、詔安、莆田、下里、浯州、福興、潯美、石馬、 惠安、祥豐、蓮河、江陰西場、漳浦南場、前江團場等 16 個鹽課司(鹽場),其中 內西河、浦下各置驗掣大使 1 員,其他各置大使 1 員。清宣統 3 年(1911),清廷 改都轉鹽運使為鹽務正監督、鹽法道道員為副監督,是年福建鹽法道道員升為福建 鹽務正監督。
除鹽法道外,清初福建省轄下先後設有福州、興泉、延建邵、汀漳、福建巡海 等 5 個道。其後,各道各有不同沿革發展。茲敘述其情形如下:
福寧道(福州道),原屬糧道,駐福州府城,轄福州府,稱「福州道」。雍正 12 年,增轄福寧府,改為分巡道,改稱「福寧道」;乾隆 23 年,加「水利」銜;嘉慶 11 年,改為分巡海防道,駐在福寧府;嘉慶 19 年(1814),再改為糧儲道,遷回 福州。
興泉永道(興泉道),屬分守道,兼海政、驛傳。原稱興泉道,管轄泉州、興 化兩府,道員駐在泉州府城;雍正 5 年,道員移駐泉州廈門,加「巡海」銜;雍正 12 年,增領新設的永春直隸州,改稱「興泉永道」。131
延建邵道,屬分巡道,康熙 9 年設置,道員駐在延平府城,轄延平、建州、邵 武等 3 府。清咸豐 7 年(1857)加「兵備」銜;光緒 3 年,撤兵備銜。
130 趙爾巽等,《清史稿》,卷 116〈志第九十一.職官三〉,頁 3336。 131 托津等,《欽定大清會典–嘉慶朝》,卷 22,頁 71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  114   115   116   117   1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