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3 - 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志
P. 413

 崗岩風化而成,產地在新頭、尚義、料羅、小金門等處,各礦區在性質上無大差別, 僅含鐵量及含砂量稍有出入,優點是燒製範圍較寬,可塑性強。缺點是耐火點太高 (1350°C)及含相當之鐵及鈦,燒成後白度不夠。經研究,金門瓷土含砂量約 10 %至 15%,此種砂為極堅硬之氧化矽之無定型結晶,很難磨細,致製成品粗劣, 經水洗等處理後,黏土物質含量高,黏性大,所以少量既可與其他材料配合成胚, 並可將黃及其他雜色沖淡至忽略程度,成為上等材料。省政府遷臺前,白土已開採 萬餘公噸,長期持續開採。
鋁礦的生產地為金門島西半紅土礫層周山、榜林、村後等處,資源委員會臺灣 鋁業公司於民國 37 年(1948)至 38 年之間開採周山鋁礦 4 千噸,雞籠山(珠山) 鋁礦 3 千噸,運往臺灣提煉。民國 39 年 2 月,金門防衛司令部為籌措兵工副食 費,興工開採鋁礦。民國 40 年防衛部兵工又開採 1 萬餘噸,其餘蘊藏地層 2 公尺 以下。
玻璃砂以沙美東北太武山蘊藏最豐,前經西北實業建設公司及經濟部派員勘 察。90
貳、九龍江酒廠
金門原無現代工業生產基礎,因國軍移駐協助,先後建立鹽場、酒廠、碾米廠、 磚瓦廠等,其中以九龍江酒廠、鹽場生產規模較大。
金門高粱酒研創者葉華成於民國 39 年開設金城酒廠,廠址就在現今酒廠右 側。民國 41 年福建省主席胡璉將軍有鑒於金門地瘠民貧,缺乏水利,農產歉收, 為改善民生,乃銳意經濟建設,興工開闢荒地,一面鼓勵民眾種植高粱,一面計劃 設廠產酒,消化高粱,並以收益所得建設金門。41 年秋,責成張子英處長著手策 劃籌建酒廠,並藉兵工之力興建完成,定名為「九龍江酒廠」,派周新春上校為首 任廠長,利用金門城寶月泉之甘泉和在地生產的高粱,釀成「金門高粱酒」,同時 派任葉華成擔任技術課長。91
胡璉在《金門憶舊》曾提到當初興建酒廠的動機:「原來金門每月至少要從臺 灣買酒十萬瓶以上,若果把這筆買酒的錢改買大米,以大米換回高粱顆,再以高
90 福建省政府編印,《閩政十年》(臺北:福建省政府,1965),頁貳-30。
91 金門縣金門學研究會,《金城鎮志》(金門縣金城鎮:金門縣金城鎮公所,2009),頁 474。 3
  87
 第肆篇 第參篇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  411   412   413   414   415